阅读历史 |

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151(4 / 5)

加入书签

味着要放弃自己的理想,回头过来跟世家高门继续结盟,我想,大哥如果真的要再娶妻,哪怕是未来的皇后,也应该是出自我们这些京八兄弟,而不是世家贵女。”

檀祗摇了摇头:“如果只靠我们京八兄弟能治天下,那寄奴哥恐怕早就把世家高门踢到一边了,这些年的各种新政,改革之所以推进不下去,吴地又重归世家高门的私领,不就是因为我们的兄弟大多数都连字都不认识,哪怕给了他们官职,回乡之后依然无法治理哪怕一个村吗?没有文化,就只能受制于人,寄奴哥之前想要开庠序来解决这个问题,可最后给逼得连京口的庠序也只能暂时关闭,不就是因为世家的势力太强大,目前离不开,只能妥协吗?”

刘道规的眼中光芒闪闪,陷入了沉思之中,良久,才看着檀祗,说道:“那你说有何办法来破这个局?回到跟世家高门的合作,允许象黑手党这样的组织存在,允许他们继续圈地隐户,以换取他们对大哥称帝的认可和支持吗?”

檀祗正色道:“从长远来看,寄奴哥想实现自己的理想,那得削弱甚至是打压现在的世家高门,以军功为惟一标准,提拔在战场上立功建业的将士,然后大开庠序,学堂,让天下百姓都受到教育,有文化,这才能逐渐摆脱对世家子弟的依赖,等到离了他们也能治好每个村,每个乡的时候,就可以全面推行新法了,寄奴哥虽然在我们大晋故地没法做这样的事,但在新灭的南燕之地,倒是能开起那个什么蓝翔吏校了,恐怕就是为这个作准备和试探呢。”

刘道规点了点头:“是的,让我们京八兄弟从大字不识的莽夫,三十大几的年纪再去学这些文化,有点强人所难,要让他们的子弟从小学起,等到派上用场也得十年以后,我们等不了这么久,所以大哥此举,是想直接从底层士族中挑选和提拔人才,让这些本身具有文化水平的人,从军得功后能进吏校,培训治国理政之能后,到地方上当基层的吏员,其实我这里如果不是因为打仗,也准备这么干嘛,等仗打完了,如果我还在荆州,会亲自抓这件事。”

檀祗看着城楼上张怀恩的首级,叹了口气:“其实,我们如果能把怀恩这些身边的亲卫,军吏们散出去,当第一批的从县到村的吏员,是最好不过的事,他们跟在我们身边久了,不仅有了一定的文化水平,也知道应该如何管理,比起普通的各营军士,要强了很多,只可惜…………”

刘道规的脸上闪过一丝惋惜之色:“正因为如此,我才要对身边的人严格约束,要是在我身边的时候都管不住,主动违反军令,又怎么能指望他们散回各乡,离了我们的视线之后,会不会为祸一方呢?我今天挥泪斩怀恩,也是要给所有的亲兵护卫和左右们看看,手中有点权力,要用来造福于民,而不是自己作威作福,如果有违此道,那怀恩,就是下场!”

避免内讧让荆州

檀祗的面色凝重,点头道:“怀恩是跟了你多年的贴身卫士了,也立过大功,如果连他都因为违反军令,挑拨北府老兵和荆州军士,制造夷夏之间的对立而被处刑,那以后估计也没人敢以身试法了,只不过,这个代价,惨痛了点。”

刘道规勾了勾嘴角:“治理荆州,没有别的办法,只有让荆州本地有一支忠心于朝廷,愿意为了大晋,为了国家而战的军队,而不是想着荆州只是本地人的荆州。桓氏在荆州做的最好的一点,就在于此,他们以外来人的身份出镇荆州,几十年下来,与本地人通婚,联姻,成功地让荆州人忘了他们来自扬州的事,把桓氏家族看成本地的楚人。”

檀祗恍然大悟:“所以,你是有意以后我们的这些北府将士,或者是扬州过来的军士,就不回家乡,而是在本地娶妻生子,与荆州本地的豪强和士人联姻,也象桓温一样扎根此地吗?”

刘道规点了点头,说道:“是的,我们的这批将士总会老去,现在已经很多是年过或者是年近三十了,不再年轻,打完这仗之后,会大量地退伍,我想让他们尽可能地留在荆州,与本地人融合,通婚,包括你这回带来的峒蛮将士,这些人出山不容易,也给荆州本地人看成是异族,甚至是外敌,但如果这回打得好,我直接让他们留在江陵定居,连地都不用分,就成城里居民了,只有这样的待遇,才能引得荆州山中的这些蛮夷,肯出来成为大晋的国民啊。”

檀祗笑了起来:“我终于明白你的真实想法了啊,看起来,你还是对荆州本地的士民,没那么信任啊,就算你大哥一样,虽然明面上要跟世家高门搞好关系,但实际上,是要借新的一批人才,来取代这些旧有家族啊。”

刘道规淡然道:“如果世家高门自己的子弟争气,多出几个谢家这样的,那别人也没这么容易取代他们,哪怕是庾悦,现在也很努力,只不过再象以前那样,一个或者是几个家族世袭罔替,永远霸占着高层的权力,那是不可能了。”

说到这里,刘道规顿了顿:“我们荆州也是一样,荆州这里的士族,如马氏,韩氏,蒯氏,罗氏,邓氏这些,自后汉三国时期就已经在这里生根了,桓氏主政这里时,也是要先跟他们搞好关系,联姻结亲,举荐子弟这些事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